骨質疏松的治療原則主要包括延緩骨量流失、促進骨形成、預防骨折,治療方法有基礎措施、藥物治療、康復治療等。
1、基礎措施
保證每日鈣攝入量達到推薦標準,可通過牛奶、豆制品等食物補充。適量曬太陽幫助皮膚合成維生素D,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進行負重運動如快走、太極拳等,每周至少3次以刺激骨形成。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或碳酸飲料。
2、藥物治療
雙膦酸鹽類藥物如阿侖膦酸鈉能抑制破骨細胞活性,減緩骨吸收。降鈣素類藥物如鮭降鈣素可緩解骨痛并抑制骨丟失。雌激素受體調節劑如雷洛昔芬適用于絕經后女性,需評估血栓風險。甲狀旁腺素類似物如特立帕肽能促進骨形成,適用于嚴重病例。RANK配體抑制劑如地諾單抗需皮下注射,可顯著降低骨折風險。
3、康復治療
物理治療包括脈沖電磁場、低頻振動等可改善骨代謝。佩戴髖部保護器能降低老年患者跌倒后骨折風險。進行平衡訓練和肌力鍛煉,推薦水中運動或彈力帶訓練。使用助行器改善步態穩定性,居家環境需移除地毯等絆倒隱患。
4、疼痛管理
急性疼痛期可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但需注意胃腸道反應。中重度疼痛考慮使用弱阿片類藥物如曲馬多。局部疼痛可采用經皮電神經刺激或熱敷緩解。椎體成形術適用于疼痛性椎體壓縮骨折,能快速穩定椎體。
5、監測隨訪
每1-2年進行雙能X線骨密度檢測評估療效。定期檢測血鈣、尿鈣及肝腎功能。記錄新發骨折情況作為療效判斷指標。評估患者用藥依從性,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對高風險患者加強防跌倒教育和家居改造指導。
骨質疏松患者需建立長期管理意識,治療期間保持均衡飲食,重點補充富含鈣、磷、鎂的食物如深綠色蔬菜、堅果。避免久坐不動,選擇適合自身條件的運動方式并堅持鍛煉。定期監測骨代謝指標,及時與醫生溝通調整方案。注意預防跌倒,居家環境應保持地面干燥、光線充足,浴室加裝防滑墊和扶手。冬季外出注意防滑,必要時使用拐杖輔助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