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動脈狹窄的手術療法主要有頸動脈內膜切除術和頸動脈支架植入術。頸動脈狹窄通常由動脈粥樣硬化、血管炎、外傷等因素引起,可能導致腦缺血或腦卒中。
1、頸動脈內膜切除術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是通過外科手術切開頸動脈,剝離增厚的動脈內膜和粥樣硬化斑塊,恢復血管通暢。該手術適用于癥狀性頸動脈狹窄超過一定程度的患者,尤其是斑塊不穩定或潰瘍性斑塊的情況。手術需要在全身麻醉下進行,術后需密切監測神經功能。頸動脈內膜切除術的長期效果較好,但存在術中腦缺血、神經損傷等風險。
2、頸動脈支架植入術
頸動脈支架植入術是通過血管內介入技術,在狹窄部位放置支架以擴張血管。該手術創傷較小,恢復較快,適用于高齡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手術通常在局部麻醉下進行,使用球囊擴張狹窄部位后植入支架。頸動脈支架植入術可能面臨支架內再狹窄、遠端栓塞等并發癥,術后需要長期服用抗血小板藥物。
頸動脈狹窄患者術后需要注意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飲食上應減少高脂肪、高鹽食物的攝入,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比例。適度進行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環,但要避免劇烈運動。戒煙限酒對預防血管病變進展非常重要。定期復查頸動脈超聲或血管造影,監測血管情況變化。出現頭暈、言語不清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