癤腫通常不會通過日常接觸傳染給他人,但直接接觸膿液可能造成細菌傳播。癤腫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皮膚屏障受損、免疫力低下、衛生條件差等因素可增加發病風險。
1、病原體特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癤腫的主要致病菌,該細菌常駐于人體皮膚表面。完整皮膚能有效阻隔細菌入侵,但當皮膚出現微小破損時,細菌可能侵入毛囊及周圍組織引發感染。細菌需通過直接接觸膿液才可能傳播。
2、傳播條件:
癤腫傳染需滿足三個條件:接觸者皮膚存在破損、直接接觸患者膿液、接觸者免疫力較低。日常共用餐具、衣物或短暫皮膚接觸不會傳播。共用剃須刀、毛巾等個人物品可能成為間接傳播媒介。
3、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HIV感染者、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者更易發生癤腫。這類人群不僅發病率高,反復發作風險也較大。護理人員接觸患者傷口時應佩戴手套,處理后需用抗菌洗手液清潔。
4、家庭防護:
患者應單獨使用浴巾、床品等貼身物品,每日用60℃以上熱水清洗。未破潰的癤腫可覆蓋無菌敷料,已破潰者需每日消毒換藥。家庭成員避免共用指甲刀、鑷子等可能接觸皮膚破損的工具。
5、并發癥預防:
多發性癤腫可能發展為癰,表現為多個相鄰毛囊的融合感染。患者出現發熱、淋巴結腫大時需就醫,可能需口服頭孢氨芐、克林霉素等抗生素。嚴重者需外科切開引流,術后保持傷口干燥。
保持每日攝入維生素A、C、E及鋅元素有助于皮膚修復,推薦食用胡蘿卜、柑橘、堅果等食物。適度運動可增強免疫功能,但需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出汗刺激皮膚。沐浴時選用pH5.5弱酸性沐浴露,避免用力搓洗患處周圍皮膚。出現直徑超過1cm的癤腫或面部三角區感染應及時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