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外疝可能表現為腹股溝區腫塊、腹部墜脹感、疼痛、消化不良、腸梗阻等癥狀。
1、腹股溝區腫塊:
腹外疝最常見的表現是腹股溝區出現可復性腫塊,站立或腹壓增加時突出,平臥后可能消失。腫塊質地柔軟,咳嗽或用力時可能增大。腫塊通常無壓痛,但發生嵌頓時可能變硬并伴有劇烈疼痛。
2、腹部墜脹感:
患者常感到腹股溝區或下腹部有墜脹不適感,尤其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后加重。這種不適感可能放射至同側陰囊或大陰唇。墜脹感通常在平臥休息后緩解,但會隨著病情進展逐漸加重。
3、局部疼痛:
腹外疝可能引起局部鈍痛或牽扯痛,疼痛程度與疝囊大小和內容物有關。疼痛通常在體力活動后加重,休息后減輕。當發生嵌頓或絞窄時,疼痛會突然加劇并持續存在。
4、消化不良癥狀:
部分腹外疝患者可能出現腹脹、惡心、嘔吐等消化不良癥狀。這些癥狀與疝內容物影響腸道功能有關。當疝囊內包含腸管時,可能出現腸鳴音亢進或排氣排便不暢。
5、腸梗阻表現:
腹外疝發生嵌頓時可能出現腸梗阻癥狀,包括腹痛加劇、嘔吐、腹脹、停止排氣排便等。絞窄性疝還會出現局部皮膚紅腫、發熱等炎癥表現,嚴重者可發生休克。
腹外疝患者應注意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保持大便通暢,控制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壓的因素。飲食上建議多攝入高纖維食物如燕麥、芹菜、蘋果等,適當進行腹肌鍛煉如仰臥抬腿、平板支撐等運動。出現嵌頓癥狀需立即就醫,避免延誤治療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