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背酸痛可能由肌肉勞損、不良姿勢、脊柱退行性變、骨質疏松、內臟疾病反射痛等原因引起。
1、肌肉勞損:長時間保持固定姿勢或過度使用背部肌肉可能導致乳酸堆積和微損傷。避免長時間伏案工作,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局部熱敷或按摩可緩解癥狀。游泳、瑜伽等低強度運動有助于增強肌肉耐力。
2、不良姿勢:駝背、脊柱側彎等體態問題會造成肌肉代償性緊張。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電腦屏幕調至視線水平,睡眠時選擇硬度適中的床墊。普拉提訓練能改善核心肌群穩定性。
3、脊柱退行性變:椎間盤突出、骨關節炎等退行性病變可能壓迫神經根。可能與年齡增長、長期負重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晨僵、活動受限等癥狀。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塞來昔布可緩解炎癥,嚴重者需進行椎間盤切除術或椎體融合術。
4、骨質疏松:椎體壓縮性骨折會導致持續性隱痛。可能與雌激素缺乏、鈣攝入不足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身高變矮、駝背等癥狀。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抗骨吸收藥物如阿侖膦酸鈉可延緩病情進展。
5、內臟疾病反射痛:膽囊炎、胰腺炎等腹腔臟器病變可通過神經反射引起牽涉痛。腎結石疼痛常放射至肋脊角,心肌缺血可能表現為肩胛區壓榨感。需通過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明確原發病。
日常注意保持規律運動如快走、太極拳,攝入富含鈣質的乳制品和深綠色蔬菜,避免單側背包造成肌肉失衡。疼痛持續超過兩周或伴隨發熱、體重下降需及時就診排查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