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肝可通過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肝臟保護等方式干預。慢性乙肝通常由乙肝病毒感染、免疫系統異常、肝臟損傷等原因引起。
抗病毒治療是慢性乙肝的核心干預手段,常用藥物包括恩替卡韋、替諾福韋和干擾素。恩替卡韋能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替諾福韋對耐藥株效果顯著,干擾素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抗病毒治療需持續用藥,定期監測病毒載量和肝功能指標。
免疫調節治療適用于免疫功能紊亂患者。胸腺肽可增強細胞免疫功能,甘草酸制劑具有抗炎保肝作用。免疫調節治療需評估免疫功能狀態,避免過度免疫激活導致肝損傷。
肝臟保護措施包括水飛薊素、雙環醇等護肝藥物。水飛薊素能穩定肝細胞膜,雙環醇可改善肝臟微循環。同時需戒酒、避免肝毒性藥物,保持規律作息。
慢性乙肝患者可能出現肝區隱痛、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疾病進展可能引發肝纖維化、肝硬化等并發癥。建議每3-6個月進行肝功能、乙肝病毒DNA定量和肝臟超聲檢查。
少數患者可能發展為肝癌等嚴重并發癥。當出現明顯消瘦、腹水、黃疸等癥狀時,需立即就醫評估。乙肝疫苗可有效預防感染,建議高危人群定期篩查乙肝表面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