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石癥主要表現為突發性眩暈,常伴隨惡心嘔吐和眼球震顫,癥狀多在頭位變化時出現。耳石癥可能與頭部外傷、耳部疾病、骨質疏松、長期臥床、年齡增長等因素有關。
1、突發性眩暈
耳石癥最典型癥狀是頭部位置改變時突然出現的強烈眩暈感,比如起床、躺下、翻身或抬頭時。眩暈通常持續數秒至一分鐘,呈旋轉性,患者常描述為天旋地轉。這種眩暈具有重復性,即相同頭位變化會誘發相似癥狀。眩暈發作時患者意識清醒,無耳鳴或聽力下降等耳蝸癥狀。
2、惡心嘔吐
約半數患者眩暈發作時會伴隨自主神經癥狀,表現為面色蒼白、出冷汗、惡心嘔吐等。這些癥狀由前庭迷走神經反射引起,嚴重時可能導致脫水。嘔吐多為胃內容物,嘔吐后眩暈感不會立即緩解,但改變頭位至誘發體位消失后癥狀可逐漸減輕。
3、眼球震顫
特征性眼震是診斷耳石癥的重要依據,表現為特定頭位下出現的旋轉性或水平性眼震。后半規管耳石癥常見旋轉向上眼震,水平半規管耳石癥多為水平向地性或背地性眼震。眼震方向固定,有潛伏期和疲勞性,持續時間通常不超過1分鐘。醫生可通過Dix-Hallpike試驗等誘發眼震來確診。
4、平衡障礙
部分患者在眩暈間歇期仍會感到輕度平衡失調,表現為行走不穩或漂浮感。這種癥狀在黑暗環境中或閉眼時加重,可能與耳石碎片未完全復位有關。平衡障礙持續時間因人而異,年輕患者通常恢復較快,老年患者可能持續數周。
5、頭位恐懼
患者常因害怕誘發眩暈而主動避免某些頭位動作,形成保護性體位。長期頭位限制可能導致頸肩肌肉緊張,甚至引發緊張性頭痛。部分患者會出現焦慮情緒,擔心眩暈突然發作,這種心理狀態可能加重主觀癥狀感受。
耳石癥患者應避免突然改變頭位,發作期保持環境安靜,防止跌倒受傷。日常可進行Brandt-Daroff習服訓練幫助耳石復位,訓練時需有人陪同。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適度曬太陽有助于預防骨質疏松。若癥狀反復發作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到耳鼻喉科或神經內科就診,排除其他中樞性眩暈疾病。復位治療后一周內避免劇烈運動,睡眠時適當墊高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