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大便不成形可能由飲食結構失衡、腸道菌群紊亂、腸易激綜合征、乳糖不耐受、炎癥性腸病等原因引起。
1、飲食因素:高脂低纖維飲食會延緩腸道蠕動,過量生冷辛辣食物刺激腸黏膜。建議增加燕麥、蘋果、芹菜等膳食纖維攝入,減少油炸食品和冰鎮飲品。
2、菌群失調:長期使用抗生素或壓力過大會破壞腸道微生態平衡。補充雙歧桿菌、乳酸菌等益生菌,日常可食用酸奶、泡菜等發酵食品。
3、腸易激綜合征:可能與內臟高敏感性、腦腸軸失調有關,常伴隨腹脹、排便急迫感。通過認知行為療法緩解焦慮,避免洋蔥、豆類等產氣食物。
4、乳糖不耐受:因乳糖酶缺乏導致發酵產氣,多見于成年人群。選擇零乳糖牛奶或酸奶替代,鈣質可通過豆腐、深綠色蔬菜補充。
5、炎癥性腸病: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會引起黏膜損傷,伴隨黏液便、體重下降。需進行腸鏡檢查確診,治療常用美沙拉嗪、糖皮質激素等藥物。
調整飲食結構需循序漸進,每日保證2000ml飲水配合快走、瑜伽等適度運動。觀察兩周無改善或出現血便、持續消瘦時需消化科就診,必要時進行糞便鈣衛蛋白檢測或結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