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咽峽炎主要表現為咽部充血、疼痛、吞咽困難,可能伴有發熱、頭痛、乏力等全身癥狀。病毒性咽峽炎的典型表現主要有咽部皰疹或潰瘍、頸部淋巴結腫大、食欲減退、聲音嘶啞、肌肉酸痛等。
1、咽部皰疹或潰瘍
病毒性咽峽炎患者在發病初期常出現咽部黏膜充血,隨后可能發展為散在或簇集的灰白色皰疹,皰疹破潰后形成淺表潰瘍。這類潰瘍表面覆蓋黃色假膜,周圍有紅暈,觸碰時疼痛明顯。皰疹和潰瘍多分布于軟腭、懸雍垂、扁桃體及咽后壁,是區別于細菌性咽炎的重要特征。
2、頸部淋巴結腫大
約半數患者會出現單側或雙側頜下淋巴結腫大,淋巴結質地較軟,活動度好,伴有輕度壓痛。這種淋巴結反應性增生通常與病毒感染引起的局部免疫應答有關,腫大的淋巴結多在1-2周內逐漸消退,若持續腫大需警惕合并細菌感染。
3、食欲減退
由于咽部疼痛和潰瘍刺激,患者常出現明顯的進食困難,嬰幼兒可能表現為拒食、流涎。成人患者可感覺食物吞咽時有灼燒感,嚴重者連流質飲食都難以攝入。這種情況容易導致脫水風險,尤其需關注兒童患者的體液平衡狀態。
4、聲音嘶啞
當炎癥累及喉部時會出現聲帶充血水腫,導致聲音嘶啞或失聲。這種癥狀在柯薩奇病毒A組感染時尤為常見,可能伴隨犬吠樣咳嗽。嬰幼兒患者需注意觀察有無吸氣性喉鳴等喉梗阻表現,出現呼吸急促應及時就醫。
5、肌肉酸痛
部分患者會出現全身肌肉酸痛、關節疼痛等流感樣癥狀,這與病毒血癥引起的全身炎癥反應有關。腸道病毒感染還可能伴隨手、足、臀部等部位出現散在皮疹,臨床上稱為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綜合征。
病毒性咽峽炎患者應注意保持口腔清潔,可用溫鹽水漱口緩解疼痛。飲食宜選擇溫涼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避免辛辣刺激。保證充足休息,每日飲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密切監測體溫變化,高熱時可物理降溫。兒童患者出現持續高熱、精神萎靡、尿量減少等脫水表現,或出現呼吸急促、面色發青等呼吸困難癥狀時需立即就醫。病程中避免與他人共用餐具,做好呼吸道隔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