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炎可通過蒙脫石散、諾氟沙星、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等藥物治療,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飲食不當、藥物刺激、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
1、細菌感染:細菌性腸炎多與沙門氏菌、志賀菌感染有關,常表現為發熱、膿血便。治療需選用抗生素如諾氟沙星,配合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避免自行使用止瀉藥以免加重毒素吸收。
2、病毒感染:輪狀病毒、諾如病毒引發的腸炎以水樣便為主。蒙脫石散可吸附病毒毒素,雙歧桿菌調節腸道菌群。需注意病毒性腸炎禁用抗生素,發熱超過38.5℃可服用對乙酰氨基酚。
3、飲食不當:進食生冷、變質食物易引發炎癥。發病期采用BRAT飲食香蕉、米飯、蘋果泥、吐司,避免乳制品。癥狀緩解后逐步添加蒸蛋、小米粥等低渣飲食,每日少量多餐。
4、藥物刺激: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可能損傷腸黏膜。輕癥停藥后可自愈,嚴重者需用硫糖鋁保護黏膜。合并出血時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必要時行腸鏡檢查排除潰瘍。
5、免疫異常:潰瘍性結腸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美沙拉嗪口服,重癥采用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生物制劑如英夫利昔單抗適用于頑固病例,治療期間需定期監測肝腎功能。
急性期每日飲水量不少于2000ml,可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溶液。恢復期適量補充含鋅食物如牡蠣、牛肉促進腸黏膜修復,避免高纖維食物刺激腸道。癥狀持續超過3天或出現意識模糊、少尿等脫水表現需急診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