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肥大可能由慢性炎癥刺激、多次妊娠分娩、雌激素水平異常、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癥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月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下腹墜脹、白帶異常、性交疼痛等癥狀。
1、月經異常:
子宮肥大患者常見月經量明顯增多,經期持續時間延長至7天以上,部分出現不規則出血。子宮內膜面積增大或肌層收縮乏力是主要原因,長期失血可能導致貧血。建議記錄月經周期,避免劇烈運動,必要時進行超聲檢查。
2、下腹不適:
增大的子宮壓迫盆腔神經和血管,引發持續性下腹墜脹感,久坐或勞累后加重。約30%患者伴隨腰骶部酸痛,可能與盆腔充血有關。熱敷可緩解癥狀,需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等疾病。
3、白帶增多:
宮頸腺體受肥大子宮刺激分泌亢進,出現乳白色或淡黃色粘稠分泌物。合并感染時白帶呈膿性伴異味,需與陰道炎鑒別。保持外陰清潔,避免使用堿性洗液,棉質內褲每日更換。
4、壓迫癥狀:
子宮體積增大可能壓迫膀胱導致尿頻尿急,嚴重者出現排尿困難。向后壓迫直腸可引起便秘,平躺時癥狀減輕。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力,每日飲水不少于1500毫升。
5、性交疼痛:
子宮韌帶牽拉及盆腔充血導致性交后下腹鈍痛,尤其見于子宮后傾患者。建議避免經期同房,采用側臥位減輕壓力。持續疼痛需排查盆腔粘連或子宮內膜病變。
子宮肥大患者日常應增加高鐵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攝入,每周進行3次盆底肌訓練如橋式運動。避免穿緊身褲,每半年復查婦科超聲。出現頭暈乏力等貧血癥狀或疼痛加劇時,需及時就診排除惡性腫瘤。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調節內分泌水平,控制咖啡因攝入可減輕盆腔充血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