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子宮肌瘤可通過定期監測、藥物控制、飲食調整、適度運動、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子宮肌瘤可能與激素水平異常、遺傳因素、炎癥刺激、血管生成異常、細胞增殖失衡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腹痛、異常陰道出血等癥狀。
1、定期監測:
妊娠期子宮肌瘤增長受激素影響,需每4-6周進行超聲檢查評估肌瘤大小及位置。重點觀察胎盤附著部位是否受肌瘤壓迫,監測胎兒生長發育指標。出現宮縮頻繁或胎動減少時需立即就醫。
2、藥物控制:
黃體酮類藥物如地屈孕酮可抑制子宮敏感性,非甾體抗炎藥如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疼痛。嚴重出血時使用氨甲環酸止血,禁用縮宮素類藥物避免刺激肌瘤。用藥需嚴格遵循產科醫生指導。
3、飲食調整:
增加深色蔬菜和亞麻籽攝入調節雌激素代謝,每日補充60g優質蛋白質維持胎盤功能。限制紅肉及動物內臟減少外源性激素攝入,避免蜂王漿等含雌激素補品刺激肌瘤增長。
4、適度運動:
選擇游泳和孕婦瑜伽改善盆腔血液循環,每日30分鐘步行增強核心肌群穩定性。避免仰臥起坐等腹部加壓動作,運動時心率控制在140次/分鐘以下,出現下墜感應立即停止活動。
5、手術治療:
肌瘤剔除術適用于帶蒂漿膜下肌瘤壓迫膀胱,孕中期可經腹腔鏡操作。孕晚期發生紅色變性時行剖宮產聯合肌瘤切除術,子宮動脈栓塞術僅用于危及生命的出血病例。
妊娠合并子宮肌瘤患者需保證每日鈣攝入1000mg、鐵30mg預防貧血,睡眠時采用左側臥位改善子宮供血。可進行凱格爾訓練增強盆底肌力量,出現持續宮縮或陰道流液需急診處理。分娩方式應根據肌瘤位置選擇,前壁肌瘤>5cm者建議剖宮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