齦乳頭炎主要由局部刺激因素、口腔衛生不良、牙齒排列異常、修復體不當及全身因素引起。該炎癥可通過去除刺激源、藥物治療、調整咬合關系等方式緩解,多數患者在及時干預后預后良好。
局部機械刺激是常見誘因。食物嵌塞、牙簽使用不當或刷牙力度過大可能損傷牙齦乳頭,導致局部充血腫脹。伴隨明顯觸痛時,建議使用沖牙器清潔鄰面,醫生可能開具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控制感染。
口腔衛生不良會加重炎癥。牙菌斑長期堆積會引發慢性齦緣炎向齦乳頭擴散,表現為自發脹痛和探診出血。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線清潔,必要時可短期應用西帕依固齦液減輕癥狀。
牙齒排列異常增加發病風險。錯位牙或扭轉牙易形成清潔死角,造成局部菌斑堆積。正畸治療前需先控制急性炎癥,醫生可能推薦布洛芬緩解疼痛,同時使用牙間隙刷輔助清潔。
修復體邊緣不密合會持續刺激牙齦。不良冠橋邊緣可能壓迫齦乳頭,引發長期慢性炎癥。需重新修復調整邊緣,急性期可局部涂抹丁硼乳膏,伴有化膿時需配合甲硝唑片抗感染。
全身因素如維生素C缺乏或妊娠期激素變化可能降低牙齦抵抗力。這類情況需加強營養補充,妊娠期患者應在產科醫生指導下使用安全性高的漱口水。若形成齦乳頭膿腫,需及時切開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