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牙齦瘤可通過口腔清潔、局部用藥、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妊娠期牙齦瘤通常由激素水平變化、口腔衛生不良、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
1、口腔清潔
妊娠期激素水平升高會導致牙齦血管擴張,輕微刺激即可引發增生。每日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飯后用生理鹽水或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減少菌斑堆積。避免使用牙簽等尖銳物品刺激牙齦,改用牙線清除食物殘渣。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早期發現牙齦異常增生。
2、局部用藥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抑制口腔細菌,或局部涂抹丁硼乳膏緩解炎癥。禁用四環素類可能影響胎兒牙齒發育的藥物。若出現明顯疼痛,可短期使用對乙酰氨基酚緩解癥狀,避免使用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用藥期間需監測牙齦出血情況及胎兒狀況。
3、手術治療
對于體積過大影響咀嚼或反復出血的牙齦瘤,孕中期相對穩定期可考慮牙齦切除術。采用激光或電刀切除可減少術中出血,術后用可吸收縫線縫合。需由口腔外科與產科醫生聯合評估手術風險,術前完善凝血功能檢查。術后需保持口腔清潔,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創面。
4、飲食調整
增加維生素C含量高的獼猴桃、西藍花等食物,增強毛細血管韌性。適量食用富含鈣質的乳制品及豆制品,維持牙槽骨健康。避免過硬、過燙食物直接摩擦牙齦組織,將水果切塊后食用。減少高糖零食攝入頻率,降低齲齒和牙齦炎發生風險。
5、產前監測
妊娠期牙齦瘤可能隨孕周增加而增大,需每月進行口腔專科檢查。記錄牙齦出血頻率、瘤體大小變化及顏色改變。如出現自發性出血不止或瘤體快速增長,需排除妊娠期牙齦瘤惡變可能。分娩后激素水平回落,多數牙齦瘤會自行縮小,持續存在的瘤體可在哺乳期后處理。
妊娠期牙齦瘤患者應選用含氟化物的防敏感牙膏,避免冷熱刺激引發疼痛。保持每日飲用足夠水分,促進口腔黏膜修復。進行適度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改善全身血液循環。注意觀察胎動變化,出現口腔治療后的宮縮需及時就醫。產后42天復查時應同步評估口腔健康狀況,必要時進行牙周基礎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