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鼻涕出血可通過局部壓迫止血、鼻腔保濕、避免刺激、藥物治療、就醫檢查等方式處理。鼻腔出血通常由干燥環境、外力損傷、炎癥感染、鼻腔結構異常、血液疾病等原因引起。
1、局部壓迫止血:
立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翼兩側壓迫5-10分鐘,頭部保持直立或稍向前傾。避免仰頭防止血液倒流嗆咳,可用清潔棉球輕柔填塞鼻孔。多數輕微出血通過有效壓迫可停止,若持續出血需及時就醫。
2、鼻腔保濕:
使用生理鹽水噴霧或涂抹凡士林保持鼻腔濕潤,每日3-4次。冬季可用加濕器維持室內濕度在50%-60%,避免空調直吹。干燥是導致鼻黏膜脆弱出血的常見誘因,持續保濕能促進黏膜修復。
3、避免刺激:
改掉用力擤鼻涕的習慣,擤鼻時單側交替進行。遠離粉塵、花粉等過敏原,戒煙戒酒減少血管擴張。反復機械刺激會加重黏膜損傷,導致出血反復發作。
4、藥物治療:
醫生可能開具鹽酸羥甲唑啉噴霧收縮血管,或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促進愈合。合并感染時需用莫匹羅星軟膏等抗生素。需嚴格遵醫囑使用,避免自行長期應用減充血劑。
5、就醫檢查:
出血量大、持續時間長或反復發作時,需耳鼻喉科行鼻內鏡排查鼻中隔偏曲、血管瘤等病變。血液科檢查排除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等全身性疾病,必要時行電凝止血治療。
日常建議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維生素K的綠葉蔬菜,有助于增強血管彈性。避免劇烈運動和高溫環境,擤鼻涕動作需輕柔。若伴隨頭暈、面色蒼白等貧血癥狀,或出血呈噴射狀,應立即急診處理。兒童頻繁鼻出血建議檢查是否有鼻腔異物,老年人需警惕高血壓導致的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