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陰道出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常見情況包括生理性出血、先兆流產、宮頸病變等。多數情況下出血量少且無伴隨癥狀時風險較低,但需結合具體表現評估。
生理性因素中,胚胎著床出血較為常見,通常發生在受孕后10-14天,表現為少量粉紅色或褐色分泌物,持續1-3天可自行停止。黃體功能不足可能導致孕激素水平波動,引發間斷性點滴出血,通過臥床休息多可緩解。劇烈運動或性生活后的機械性刺激也可能造成宮頸毛細血管破裂。
病理性因素需重點關注。先兆流產通常伴隨下腹墜痛及腰骶部酸脹,出血量可逐漸增多,超聲檢查可見孕囊形態異常或胎心微弱。宮頸息肉或宮頸炎引起的出血多為鮮紅色,常在接觸后發生,可能伴有分泌物異常。罕見但嚴重的宮外孕破裂出血表現為突發劇痛伴休克癥狀,需緊急處理。
出血期間建議保持臥床休息,避免負重和劇烈活動。記錄出血的顏色、量和持續時間,及時進行孕酮水平和HCG監測。超聲檢查可明確胚胎位置及發育情況,陰道窺器檢查有助于鑒別宮頸病變。
若出血持續超過48小時、伴隨腹痛或組織物排出,需立即就醫排除流產風險。對于反復出血或高齡孕婦,建議進行凝血功能及甲狀腺功能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