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舊性肛裂可能引發慢性疼痛、感染風險增加、肛門狹窄等危害。陳舊性肛裂通常由長期便秘、反復撕裂、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炎癥刺激、肛門括約肌痙攣等因素引起。
1、慢性疼痛
陳舊性肛裂患者常出現持續性肛門疼痛,排便時疼痛加劇。裂口長期未愈合導致神經末梢暴露,輕微刺激即可引發劇烈不適。疼痛可能放射至會陰或骶尾部,影響日常活動。部分患者因恐懼疼痛而減少排便,加重便秘形成惡性循環。建議保持規律排便習慣,避免久坐壓迫肛門。
2、感染風險
裂口長期不愈易繼發細菌感染,可能形成肛周膿腫或肛瘺。感染時會出現局部紅腫熱痛、膿性分泌物等癥狀,嚴重時引起發熱等全身癥狀。感染可能向深部組織擴散,導致括約肌間隙感染等并發癥。需注意肛門清潔,出現感染跡象應及時就醫進行抗感染治療。
3、肛門狹窄
反復炎癥刺激可致肛門瘢痕性狹窄,表現為排便困難、便條變細。瘢痕攣縮會限制括約肌舒張功能,加重排便時撕裂風險。嚴重狹窄需進行肛門擴張術或成形術治療。日常可通過溫水坐浴緩解肌肉痙攣,配合膳食纖維攝入預防便秘。
4、貧血
長期便血可能導致慢性失血性貧血,表現為乏力、頭暈等癥狀。裂口底部小血管暴露在排便時易破裂出血,血液多附著于糞便表面。需監測血紅蛋白水平,貧血嚴重時需補充鐵劑。增加動物肝臟、菠菜等富鐵食物攝入有助于改善貧血。
5、心理影響
長期病痛可能引發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患者常因疼痛恐懼排便,部分出現社交回避行為。心理壓力又會通過神經調節加重肛門括約肌痙攣。建議通過正念訓練緩解焦慮,必要時尋求心理疏導。
陳舊性肛裂患者應保持每日2000毫升以上飲水量,攝入足夠膳食纖維促進軟便形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排便時勿過度用力。每日可進行提肛運動增強括約肌功能,溫水坐浴每日2-3次有助于緩解癥狀。若保守治療無效或出現肛瘺等并發癥,需考慮肛門內括約肌側切術等手術治療。定期復查肛門鏡評估裂口愈合情況,合并貧血者需監測血常規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