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炎的臨床癥狀主要有陰道分泌物增多、性交后出血、外陰瘙癢、下腹墜痛、尿頻尿急等。宮頸炎是宮頸黏膜及深層組織的炎癥反應,多由病原體感染或理化刺激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進行針對性治療。
1、陰道分泌物增多
宮頸炎患者常出現黃色或膿性白帶,質地黏稠且可能帶有異味。淋病奈瑟菌感染時分泌物呈黃綠色,衣原體感染則表現為黏液膿性分泌物。炎癥刺激導致宮頸腺體分泌亢進,同時伴隨宮頸充血水腫,需通過婦科檢查及分泌物培養明確病原體。
2、性交后出血
宮頸柱狀上皮在炎癥狀態下脆弱易損,性交時機械摩擦可能導致接觸性出血。出血量通常較少,表現為點滴狀或血性分泌物,常見于慢性宮頸炎合并宮頸糜爛的患者。需與宮頸癌前病變鑒別,建議進行宮頸TCT和HPV檢測。
3、外陰瘙癢
炎性分泌物持續刺激外陰皮膚黏膜,可能引發瘙癢或灼熱感。念珠菌合并感染時會出現白色凝乳狀分泌物,瘙癢癥狀夜間加重。需保持外陰清潔干燥,避免抓撓導致皮膚破損繼發感染。
4、下腹墜痛
炎癥向盆腔擴散時可引起下腹部持續性隱痛,在月經期或勞累后加重。急性宮頸炎可能伴隨低熱,疼痛向腰骶部放射。需與盆腔炎鑒別,超聲檢查可評估是否合并輸卵管積水或盆腔粘連。
5、尿頻尿急
宮頸與膀胱解剖位置相鄰,嚴重炎癥可能刺激膀胱三角區,導致排尿不適。需排除泌尿系統感染,尿常規檢查可發現白細胞升高但尿培養通常陰性。治療原發病后尿路刺激癥狀多能緩解。
宮頸炎患者應避免頻繁陰道沖洗,選擇棉質透氣內褲并每日更換。急性期禁止性生活,慢性期建議使用避孕套減少機械刺激。飲食上增加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避免辛辣食物。定期婦科檢查對預防宮頸炎復發很重要,出現異常出血或疼痛加劇需及時就醫。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力,降低病原體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