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鏡活檢后少量出血屬于正常現象。活檢過程中會取少量組織進行檢查,創面可能出現輕微滲血,通常1-2天內可自行停止。
一、正常出血的特征:
活檢后出血量通常少于5毫升,表現為糞便表面帶血絲或紙巾擦拭時有淡紅色血跡。出血時間不超過48小時,無持續性鮮血便或血塊排出。此類情況與活檢部位血管豐富程度相關,直腸或乙狀結腸活檢更易出現輕微滲血。患者需觀察是否伴隨腹痛加劇、頭暈乏力等異常癥狀。
二、需警惕的異常出血:
若出現鮮紅色血便持續超過3次、出血量增大或排出暗紅色血塊,可能提示創面較大血管損傷。凝血功能障礙患者、長期服用抗凝藥物者或存在腸道潰瘍基礎疾病時,出血風險相對增高。異常出血通常伴隨明顯腹痛、肛門墜脹感,嚴重者可出現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等休克前兆表現。
活檢后24小時內應避免劇烈運動和提重物,飲食選擇少渣流質如米湯、藕粉等,逐步過渡至軟食。兩周內禁食辛辣刺激及粗纖維食物,保持排便通暢。若出血量突然增加、持續超過三天或出現發熱癥狀,需立即返院進行內鏡下止血處理。日常可監測血壓、脈搏變化,記錄出血次數和糞便性狀變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