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化生需要通過胃鏡檢查結合病理活檢確診,無法通過癥狀自行判斷。
1、胃鏡檢查:
胃鏡是診斷腸化生的首要方法。醫生通過內鏡可觀察到胃黏膜出現類似腸黏膜的絨毛狀改變,典型表現為胃竇部黏膜呈細顆粒狀或鵝卵石樣外觀。檢查過程中會對可疑部位進行染色增強觀察,常用亞甲藍或靛胭脂染色提高檢出率。胃鏡下腸化生區域常伴有黏膜蒼白、血管網消失等特征性改變。
2、病理活檢:
確診必須依賴病理學檢查。醫生會在胃鏡下鉗取4-6塊不同部位的黏膜組織,重點采集胃竇小彎、胃角及胃體下部黏膜。病理切片中可見杯狀細胞、潘氏細胞等腸上皮特有細胞,伴有絨毛狀結構改變。根據化生程度分為完全型和不完全型,完全型腸化生與胃癌發生風險相關性更高。
建議40歲以上人群、長期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有胃癌家族史者定期接受胃鏡檢查。日常需注意飲食規律,避免高鹽腌制食物,戒煙限酒。確診腸化生后應每年復查胃鏡,同時進行幽門螺桿菌根除治療。適當增加新鮮蔬果攝入,補充維生素C和β-胡蘿卜素等抗氧化營養素,適度進行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胃黏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