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結腸癌早期癥狀可能由排便習慣改變、腹痛腹脹、便血貧血、體重下降、腹部腫塊等原因引起。
1、排便異常:
排便頻率突然增加或減少是常見早期信號。患者可能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糞便變細或呈鉛筆狀。腸道腫瘤導致腸腔狹窄時,糞便通過受阻形成頑固性便秘。部分患者有里急后重感,排便后仍有便意。
2、腹部不適:
持續性隱痛或陣發性絞痛多位于中上腹。進食后腹脹加重可能伴隨腸鳴音亢進。腫瘤浸潤腸壁時疼痛程度加劇,體位改變無法緩解。約30%患者早期出現飯后飽脹感。
3、便血表現:
暗紅色血便混合于糞便中,出血量少時僅潛血試驗陽性。長期慢性失血導致面色蒼白、乏力等貧血癥狀。腫瘤表面潰爛時可能出現黏液血便,血液與糞便混合不均勻。
4、消瘦乏力:
半年內體重下降超過5%需警惕。腫瘤消耗機體營養導致肌肉萎縮,部分患者伴食欲減退。癌性疲勞表現為休息后無法緩解的倦怠感,與貧血共同構成消耗性癥狀群。
5、觸及包塊:
右上腹可觸及固定質硬腫塊提示腫瘤體積增大。腫塊表面多呈結節狀,按壓無疼痛但可能引發腸型蠕動。伴隨腸梗阻時可見腹部膨隆,聽診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建議每日攝入30克膳食纖維,選擇燕麥、芹菜等促進腸道蠕動。每周進行150分鐘快走或游泳,避免高脂紅肉攝入。45歲以上人群應每年完成糞便潛血檢測,腸鏡篩查可提前5-8年發現癌前病變。出現兩種以上癥狀持續兩周需消化科就診,增強CT與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查可提高早期診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