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膿腫的確診主要通過臨床癥狀結合醫學檢查,常見方法有肛門指檢、超聲檢查、MRI檢查、實驗室檢查和穿刺抽膿。
1、肛門指檢:
醫生戴手套后用手指觸摸肛門周圍,可發現局部紅腫、壓痛或波動感腫塊。指檢能初步判斷膿腫位置和范圍,但深部膿腫可能無法觸及。檢查時患者需采取膝胸位或側臥位配合醫生操作。
2、超聲檢查:
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膿腫大小、深度及與括約肌的關系,準確率達85%以上。檢查無輻射且操作簡便,可區分單純膿腫與合并瘺管的情況。淺表膿腫可見不規則低回聲區,深部膿腫可能需直腸腔內超聲輔助診斷。
3、MRI檢查:
對復雜型或深部膿腫診斷價值最高,能三維顯示膿腫范圍及瘺管走行。T2加權像上膿腫呈明顯高信號,增強掃描可見環形強化。適用于復發膿腫、克羅恩病合并膿腫等疑難病例,但費用較高且檢查時間長。
4、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可見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升高,C反應蛋白等炎癥指標異常。膿液培養可明確致病菌,常見為大腸埃希菌、厭氧菌等。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檢測血糖,免疫功能低下者應排查HIV等基礎疾病。
5、穿刺抽膿:
在波動感明顯處穿刺抽出膿液即可確診,膿液性狀可輔助判斷病原體類型。操作需嚴格消毒避免感染擴散,穿刺后建議立即切開引流。該方法兼具診斷和治療價值,但深部膿腫穿刺存在損傷直腸風險。
確診后需保持肛門清潔,每日用1:5000高錳酸鉀溫水坐浴2-3次,每次15分鐘。飲食選擇高纖維食物如燕麥、芹菜預防便秘,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急性期應臥床休息減少摩擦,穿著寬松棉質內褲。術后患者需定期換藥并觀察傷口愈合情況,出現發熱或持續疼痛需及時復診。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需嚴格控制血糖以促進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