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直肌分離指腹直肌在腹白線處向兩側移位,導致腹部肌肉間隙增寬的現象,常見于妊娠期或腹壓增高人群。
1、妊娠因素:
妊娠期子宮擴張使腹壁拉伸,孕激素水平升高導致結締組織松弛。隨著胎兒生長,腹直肌間距可增寬至2-3指,產后6-8周多數自然恢復。建議產后進行腹式呼吸訓練,避免過早卷腹運動。
2、腹壓增高:
慢性咳嗽、便秘或負重勞動等長期腹壓增高行為,可能導致腹直肌持續性牽拉。這類情況需解決原發問題,如咳嗽患者需治療呼吸道疾病,同時配合骨盆底肌群強化訓練。
3、肌肉代償:
核心肌群力量不足時,腹直肌過度代償發力易引發分離。日常可進行死蟲式、臀橋等低強度訓練,避免仰臥起坐等屈髖動作加重分離程度。
4、結締病變:
馬凡綜合征、埃勒斯-當洛斯綜合征等結締組織疾病患者,因膠原蛋白異常易出現病理性分離。這類患者可能伴隨關節過伸、皮膚彈性過高等癥狀,需在風濕免疫科指導下進行康復。
5、手術影響:
腹部大型手術后瘢痕形成可能改變腹壁力學結構,如肝移植、腹主動脈瘤修復術后。這類分離常伴隨切口疝風險,需外科評估是否需網格修補術干預。
腹直肌分離患者日常應避免負重超過5公斤,建議選擇游泳、快走等低沖擊運動。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雞胸肉,每日攝入維生素C促進膠原合成。睡眠時采用側臥屈膝姿勢減輕腹部張力,使用孕婦枕輔助支撐。若分離超過3指并伴隨腰背疼痛、排便困難等癥狀,需及時至康復醫學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