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變性是指子宮肌瘤組織因血液供應不足或其他因素發生結構改變的現象。常見類型包括玻璃樣變性、紅色變性、囊性變性和鈣化,多數屬于良性病理變化,極少數可能發生肉瘤樣惡變。
子宮肌瘤變性通常由肌瘤內部血供障礙、妊娠期激素變化或肌瘤快速生長等因素引起。玻璃樣變性最為常見,表現為肌瘤組織被均勻透明物質取代;紅色變性多發生于妊娠期或產褥期,肌瘤血管破裂導致出血壞死;囊性變是玻璃樣變性進一步發展形成的液化區域;鈣化則多見于絕經后婦女的肌瘤纖維化過程。
肌瘤變性可能伴隨突發下腹劇痛紅色變性典型癥狀、經量增多、經期延長或壓迫癥狀如尿頻、便秘。超聲檢查可發現肌瘤內部回聲不均、血流信號減少,MRI能更準確判斷變性類型。無癥狀的小范圍變性通常無需特殊處理,定期隨訪即可。
疼痛明顯者可短期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緩解癥狀,嚴重紅色變性合并感染時需抗生素治療。若肌瘤體積過大超過5厘米、生長迅速或懷疑惡變,需考慮子宮肌瘤剔除術或子宮切除術。妊娠合并紅色變性以保守治療為主,約80%患者經臥床休息及鎮痛治療后癥狀可緩解。
絕經后婦女出現肌瘤增大伴異常陰道流血時,應警惕肉瘤樣變可能,需通過病理活檢明確診斷。建議35歲以上女性每年進行婦科超聲篩查,尤其是有肌瘤病史、肥胖或長期雌激素暴露的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