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靜脈高壓可通過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內鏡檢查、血流動力學檢測、肝活檢等方式診斷。門靜脈高壓通常由肝硬化、門靜脈血栓、血吸蟲病、布加綜合征、先天性門靜脈畸形等原因引起。
1、影像學檢查
超聲檢查是篩查門靜脈高壓的首選方法,可觀察門靜脈直徑、血流速度及側支循環形成情況。CT或MRI能更清晰顯示門靜脈系統解剖異常,評估肝臟形態變化及脾臟腫大程度。血管造影屬于有創檢查,但能準確測量門靜脈壓力梯度,適用于擬行介入治療的患者。
2、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可發現脾功能亢進導致的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檢查表現為白蛋白降低、膽紅素升高及凝血酶原時間延長。血清纖維化標志物如透明質酸、Ⅲ型前膠原肽升高提示肝纖維化進展。腹水化驗可鑒別門脈高壓性腹水與其他類型腹水。
3、內鏡檢查
胃鏡檢查可直接觀察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判斷出血風險并進行內鏡下治療。膠囊內鏡適用于無法耐受傳統內鏡的患者。內鏡超聲能清晰顯示食管周圍側支血管,評估曲張靜脈管壁厚度和血流情況。
4、血流動力學檢測
肝靜脈壓力梯度測定是診斷門靜脈高壓的金標準,通過導管測量肝靜脈楔壓與自由壓差值。非侵入性彈性成像技術如FibroScan可間接評估肝臟硬度,與門靜脈壓力存在一定對應關系。多普勒超聲可動態監測門靜脈血流動力學變化。
5、肝活檢
經皮肝穿刺活檢可明確肝纖維化分期和病因診斷,但存在出血風險需謹慎選擇。經頸靜脈肝活檢可降低出血概率,同時測量肝靜脈壓力梯度。病理檢查能鑒別肝硬化、非肝硬化性門脈高壓及特發性門脈高壓等不同類型。
確診門靜脈高壓后需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控制在2克以內。適當補充優質蛋白如魚肉、豆制品,避免堅硬粗糙食物劃傷曲張靜脈。戒酒并避免使用肝毒性藥物,定期復查肝功能及超聲監測病情變化。出現嘔血、黑便等出血癥狀應立即就醫,肝硬化患者建議每6-12個月進行胃鏡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