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持續十幾天未結束專業稱月經延長或經期延長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因素引起,常見原因包括內分泌失調、子宮器質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等。
內分泌失調是育齡女性月經延長的常見原因。青春期或圍絕經期女性因激素水平波動,易出現無排卵性子宮出血,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因雄激素過高、排卵障礙,也可能出現類似癥狀。這類情況可通過性激素六項檢查明確診斷,治療以調整月經周期為主,常用藥物包括黃體酮、短效避孕藥等。
子宮器質性疾病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息肉、子宮腺肌癥等,可能通過影響子宮收縮或增加子宮內膜面積導致經期延長。黏膜下肌瘤或較大肌壁間肌瘤患者常伴有經量增多、貧血等癥狀。宮腔鏡檢查或超聲可輔助診斷,治療方案需根據病情選擇藥物保守治療或宮腔鏡手術切除。
凝血功能障礙性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或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如阿司匹林者,可能因凝血機制異常導致經血不易停止。這類患者通常伴有其他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皮下瘀斑,需通過凝血功能檢查確診,治療需針對原發病或調整抗凝方案。
其他原因包括黃體功能不全、宮內節育器刺激、甲狀腺功能異常等。黃體萎縮不全者月經周期雖正常,但經期可延長至7-10天;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可能同時出現怕冷、體重增加等癥狀。
若月經持續超過10天,尤其伴隨頭暈乏力提示貧血、腹痛或異常出血時,建議盡早就醫。醫生可能通過婦科檢查、超聲、激素檢測等手段明確病因,并根據結果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日常生活中應注意記錄月經周期,避免過度節食或劇烈運動,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內分泌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