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裂傷通常指分娩過程中宮頸組織發生的撕裂性損傷,可能由胎兒過大、產程過快、器械助產等因素引起,可通過縫合修復、抗感染治療等方式處理。
宮頸裂傷多發生在自然分娩過程中,胎兒頭部通過宮頸時可能導致組織撕裂。初產婦宮頸彈性較差,更容易發生裂傷。急產時宮頸未充分擴張,突然受力也易導致損傷。產鉗或胎頭吸引器助產可能增加機械性損傷風險。
宮頸裂傷按程度分為三度:一度僅累及黏膜層,表現為少量出血;二度深達肌層,出血量增多;三度延伸至陰道穹窿,可能傷及子宮動脈分支。輕度裂傷可能自行愈合,中重度需縫合止血。裂傷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產后出血、感染或宮頸機能不全。
處理宮頸裂傷需立即縫合止血,常用可吸收線分層縫合。嚴重裂傷需在麻醉下進行,避免損傷輸尿管。術后需預防性使用抗生素如頭孢曲松、甲硝唑?;颊邞3謺幥鍧崳苊庵伢w力勞動。產后42天復查評估愈合情況。
宮頸裂傷愈合后一般不影響再次妊娠,但三度裂傷可能增加早產風險。孕前檢查可評估宮頸機能,必要時行宮頸環扎術預防流產。建議有裂傷史的孕婦選擇有搶救條件的醫院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