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后外陰瘙癢可能由陰道菌群失衡、衛生用品過敏或感染性疾病引起。緩解措施包括保持清潔干燥、調整衛生習慣和針對性治療。
陰道菌群失衡是常見誘因,月經期經血改變陰道酸堿度,可能誘發霉菌性陰道炎。表現為外陰紅腫、豆腐渣樣白帶,可選用克霉唑栓劑治療。需避免穿緊身化纖內褲,選擇純棉透氣材質。
衛生巾過敏可能引發接觸性皮炎,瘙癢伴隨皮疹。建議更換低敏品牌,使用前做皮膚測試。經期每2-3小時更換衛生巾,避免使用含香料產品。發作期可用溫水坐浴緩解癥狀。
細菌性陰道病可能導致灰白色分泌物伴魚腥味,需甲硝唑類藥物干預。滴蟲性陰道炎會產生黃綠色泡沫狀白帶,夫妻需同時接受治療。糖尿病女性更易反復感染,需監測血糖水平。
日常護理應選擇pH4.5的弱酸性洗液,避免陰道灌洗。如瘙癢持續超過3天或出現潰瘍、異常出血,需排除皰疹病毒感染或外陰白斑等疾病。絕經后女性可能需局部雌激素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