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炎患者應避免久坐,可通過調整坐姿、定時活動、物理治療、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癥狀。該疾病可能由感染反復發作、盆腔充血、免疫力下降、鄰近器官炎癥蔓延、醫源性操作等因素引起。
1、調整坐姿:
保持腰椎自然生理曲度,使用靠墊支撐腰部,避免蹺二郎腿或身體前傾。每30分鐘可嘗試骨盆前后傾運動5-8次,減輕盆腔壓力。辦公時可選擇帶有弧度的坐墊分散會陰部壓力。
2、定時活動:
每小時站立活動3-5分鐘,進行踏步運動或靠墻靜蹲。居家可做骨盆時鐘運動:坐姿想象骨盆為鐘表,依次向前后左右傾斜。避免連續靜坐超過90分鐘,站立時做提肛運動改善循環。
3、物理治療:
局部熱敷采用40℃熱水袋每日2次,每次20分鐘。超短波理療通過高頻電磁波促進炎癥吸收,紅外線照射可改善組織代謝。中醫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位每周3次,每次15分鐘。
4、藥物治療:
抗生素選擇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多西環素等,需完成規定療程。中成藥如婦科千金片、金剛藤膠囊可配合使用。疼痛明顯時服用布洛芬緩解,但需避免長期使用。
5、手術治療:
輸卵管積水或盆腔膿腫需行腹腔鏡探查術,嚴重粘連可選擇盆腔粘連松解術。術后早期下床活動預防再粘連,三個月內避免騎自行車等壓迫盆腔運動。
日常飲食增加深海魚、亞麻籽等富含omega-3食物,減少辣椒、酒精攝入。練習改良版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每周3次。保持會陰清潔,經期避免盆浴,性生活前后及時排尿。出現發熱或持續腹痛需及時婦科就診,長期未愈者建議檢測支原體、衣原體等特殊病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