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血癥可能出現無癥狀期、急性關節炎期、慢性關節炎期、痛風石形成期及腎臟損害期等表現。高尿酸血癥的癥狀主要有關節紅腫熱痛、關節活動受限、皮下結節、血尿、排尿困難等。
1、無癥狀期
部分患者血尿酸水平升高但無任何不適,通常在體檢時發現。此時雖無外在癥狀,但長期高尿酸可能對關節和腎臟造成潛在損害。建議定期監測血尿酸水平,調整飲食結構,限制高嘌呤食物攝入。
2、急性關節炎期
典型表現為第一跖趾關節突發紅腫熱痛,疼痛常于夜間發作,可能伴有發熱。發作多因飲酒、受涼或高嘌呤飲食誘發。急性期需臥床休息,抬高患肢,可遵醫囑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癥狀。
3、慢性關節炎期
反復發作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常見于足背、踝關節等部位。關節周圍可能出現骨質侵蝕,X線檢查可見穿鑿樣改變。此階段需嚴格控制血尿酸水平,避免關節進一步破壞。
4、痛風石形成期
尿酸鹽結晶沉積形成皮下結節,多見于耳廓、肘部等部位。痛風石可能破潰形成瘺管,排出白色尿酸鹽結晶。較大痛風石可能需手術切除,同時需配合降尿酸治療防止復發。
5、腎臟損害期
長期高尿酸可導致尿酸性腎結石,表現為腰痛、血尿等癥狀。嚴重者可能出現腎功能不全,伴隨夜尿增多、水腫等表現。需增加飲水量促進尿酸排泄,必要時進行堿化尿液治療。
高尿酸血癥患者應保持每日飲水量,避免飲酒及含糖飲料。選擇低嘌呤飲食,適量增加乳制品攝入有助于降低血尿酸水平。規律進行有氧運動,但急性發作期應減少關節負重。肥胖者需控制體重,避免劇烈減重導致尿酸波動。出現關節癥狀或排尿異常時需及時就醫,長期未控制的高尿酸可能引發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