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規律可能由精神壓力、體重波動、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子宮內膜病變等原因引起。
1、精神壓力:
長期焦慮或情緒波動會干擾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導致促性腺激素分泌紊亂。建議通過正念冥想、規律作息進行調節,每日保證7-8小時睡眠,避免夜間過度使用電子設備。
2、體重波動:
短期內體重增減超過10%會影響瘦素水平,進而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保持BMI在18.5-23.9之間,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
3、多囊卵巢綜合征:
這與胰島素抵抗和高雄激素血癥有關,通常表現為痤瘡、多毛等癥狀。臨床常用二甲雙胍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配合炔雌醇環丙孕酮調節激素水平,需持續治療3-6個月。
4、甲狀腺功能異常:
甲亢或甲減均會改變性激素結合球蛋白濃度,可能伴隨心悸、畏寒等癥狀。確診后需服用左甲狀腺素鈉或甲巰咪唑,每3個月復查TSH和游離甲狀腺素指標。
5、子宮內膜病變:
子宮內膜息肉或增生可能造成經期延長,常見于長期無排卵患者。宮腔鏡檢查是金標準,必要時行子宮內膜切除術或曼月樂環放置術。
建議每日攝入30g堅果補充維生素E,飲用玫瑰花茶疏肝解郁,經期避免劇烈運動。若周期紊亂持續超過3個月或伴隨異常出血,需進行婦科超聲和性激素六項檢測。建立月經日記記錄周期變化,有助于醫生判斷排卵功能障礙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