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不萌牙可能由遺傳因素、內分泌異常、頜骨發育障礙、牙胚位置異常、局部感染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乳牙滯留、恒牙缺失、牙列不齊、咬合紊亂、面部發育不對稱等癥狀。
1、乳牙滯留:乳牙未按時脫落是典型表現,可能因恒牙胚缺失或位置異常導致。需通過口腔全景片評估牙胚狀態,滯留乳牙松動明顯時可考慮拔除,后續通過正畸治療調整間隙。
2、恒牙缺失:口腔檢查可見多處恒牙未萌出,X線顯示頜骨內無牙胚存在。缺失牙數量超過6顆可診斷為先天缺牙,需根據功能需求選擇種植修復或活動義齒,兒童期需維持間隙保持器。
3、牙列不齊:未萌牙導致鄰牙傾斜移位,出現牙弓長度不足。早期干預可采用擴弓器、間隙維持裝置,混合牙列期可進行序列拔牙,恒牙列階段需綜合正畸治療。
4、咬合紊亂:后牙區多顆牙缺失可能導致前牙代償性深覆合,單側缺牙易引發偏側咀嚼。功能性矯治器如Twin-block可改善頜骨關系,嚴重骨性畸形需正頜手術聯合治療。
5、面部發育不對稱:多顆牙長期缺失影響頜骨三維發育,表現為頦部偏斜、面下1/3高度不足。生長發育期患者需使用頜骨矯形裝置,成年患者可通過骨增量手術配合修復治療。
日常需加強鈣質與維生素D攝入,推薦牛奶、奶酪、深海魚類等食物。咀嚼訓練可刺激頜骨發育,適宜進行蘋果、胡蘿卜等耐嚼食物攝入。定期口腔檢查建議每3-6個月進行全景片監測,兒童期每年拍攝手腕骨片評估骨齡。正畸治療期間需嚴格保持口腔衛生,使用沖牙器與牙縫刷清潔托槽周圍。修復治療后避免咀嚼硬物,夜間佩戴咬合墊可減輕關節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