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頸息肉常見癥狀包括接觸性出血、異常陰道分泌物、月經異常、下腹墜脹感以及性交疼痛。子宮頸息肉是宮頸管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良性贅生物,可能與慢性炎癥刺激、激素水平異常等因素有關。
1、接觸性出血
子宮頸息肉組織質地脆弱,在婦科檢查、性生活等接觸后可能出現少量鮮紅色出血。這種出血通常呈點滴狀,不會持續大量出血,但反復發生可能引發貧血。患者需避免劇烈運動或過度刺激宮頸區域。
2、異常陰道分泌物
息肉表面血管豐富且易繼發感染,常導致白帶增多呈黃色或血性,可能伴有異味。分泌物性狀改變與息肉大小和繼發感染程度相關,合并細菌感染時可能出現膿性分泌物。保持外陰清潔有助于減少感染概率。
3、月經異常
較大息肉可能影響宮頸口通暢度,表現為經期延長、經量增多或月經間期點滴出血。這種癥狀易與功能性子宮出血混淆,需要通過婦科檢查鑒別。月經異常程度通常與息肉體積成正比。
4、下腹墜脹感
當息肉體積超過3厘米時,可能壓迫周圍組織產生下腹隱痛或墜脹感,在久坐或排便時加重。這種不適感呈持續性但程度較輕,與盆腔炎引起的疼痛不同,不會伴隨發熱等全身癥狀。
5、性交疼痛
突出于宮頸外口的息肉在性交時可能受到機械摩擦,導致深部性交痛或事后出血。疼痛程度與息肉位置相關,位于宮頸前唇的息肉更易引發癥狀。建議采取合適體位減少局部刺激。
發現上述癥狀應及時進行婦科檢查,通過陰道鏡和病理活檢明確診斷。小型無癥狀息肉可暫觀察,體積較大或有明顯癥狀者建議行息肉摘除術。術后需保持會陰清潔,避免盆浴和性生活1-2個月,定期復查預防復發。日常注意均衡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和鐵劑,適度運動增強免疫力有助于預防息肉再生。出現異常出血或分泌物增多應及時復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