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水腫可能由胎兒貧血、染色體異常、先天性心臟病、宮內感染、母體疾病等因素引起。胎兒水腫表現為胎兒皮下組織或體異常積聚,需通過超聲檢查確診。
1、胎兒貧血
胎兒貧血是胎兒水腫的常見原因之一,主要由母胎血型不合或胎兒紅細胞生成障礙導致。母胎血型不合可能引發胎兒溶血性貧血,胎兒紅細胞破壞增加導致貧血。胎兒貧血時,心臟需增加泵血以滿足組織氧供,長期高負荷工作可能導致心力衰竭,進而引發水腫。超聲檢查可發現胎兒肝臟腫大、腹水等表現。治療需根據貧血原因選擇宮內輸血或提前分娩。
2、染色體異常
染色體異常如唐氏綜合征、特納綜合征等可導致胎兒水腫。這些異常可能影響胎兒淋巴系統發育,導致淋巴回流障礙,引發頸部水囊瘤或全身性水腫。染色體異常還可能伴隨心臟畸形,進一步加重水腫。產前診斷需通過絨毛取樣或羊水穿刺進行染色體核型分析。發現染色體異常需結合胎兒具體情況評估預后,部分嚴重病例可能需終止妊娠。
3、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如左心發育不良、完全性肺靜脈異位引流等可導致胎兒血液循環障礙,靜脈回流受阻引發水腫。心臟結構異常使心臟泵血功能下降,靜脈壓升高,液體滲出至組織間隙形成水腫。超聲心動圖可明確心臟畸形類型及程度。部分嚴重心臟畸形胎兒出生后需立即手術治療,但預后通常較差。
4、宮內感染
巨細胞病毒、弓形蟲、細小病毒B19等宮內感染可導致胎兒水腫。感染可能直接損傷胎兒紅細胞、心肌細胞或血管內皮細胞,引發貧血、心肌炎或血管通透性增加。細小病毒B19感染可抑制胎兒紅細胞生成,導致嚴重貧血。產前診斷需通過羊水PCR檢測病原體。部分感染胎兒出生后需抗病毒治療或輸血支持。
5、母體疾病
母體嚴重貧血、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疾病可能間接導致胎兒水腫。母體貧血使胎兒供氧不足,刺激胎兒造血系統過度活躍,可能導致高輸出性心力衰竭。母體糖尿病可導致胎兒高胰島素血癥,促進胎兒生長過度消耗氧氣。妊娠期高血壓可能影響胎盤功能,導致胎兒缺氧。控制母體基礎疾病有助于改善胎兒預后。
發現胎兒水腫后,應完善超聲、胎兒心臟彩超、母體血液檢查等明確病因。根據病因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如宮內輸血治療貧血胎兒,控制母體糖尿病或高血壓。定期產檢監測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必要時提前終止妊娠。孕婦應保持均衡飲食,適當補充鐵劑預防貧血,避免接觸感染源。出現胎動異常或超聲檢查異常應及時就醫,由專業醫生評估處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