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牙疼可能由齲齒、牙齦炎、牙齒萌出困難、外傷或牙髓炎等原因引起。齲齒是嬰幼兒最常見的口腔疾病,牙齦炎多與口腔清潔不足有關,而牙齒萌出期的腫脹不適屬于生理現象。
齲齒通常與頻繁夜奶、高糖飲食等喂養習慣相關,表現為牙齒表面黑斑或齲洞。建議減少含糖食物攝入,使用含氟牙膏刷牙,乳牙齲壞需及時進行充填治療。牙齦炎多因牙菌斑堆積導致,可能伴隨牙齦紅腫、出血,需加強口腔清潔,必要時使用兒童專用漱口水。
牙齒萌出期不適常見于6個月至3歲嬰幼兒,表現為牙齦腫脹、流涎增多。可通過磨牙棒冷敷緩解,若伴隨發熱需排除感染。外傷性牙疼多有跌倒碰撞史,需檢查牙齒是否斷裂松動,輕微松動可觀察,嚴重脫落需急診處理。
牙髓炎多為齲齒未及時治療發展而來,表現為自發痛、夜間痛加劇,需進行根管治療或拔除。長期牙疼可能影響進食導致營養不良,若出現面部腫脹、持續哭鬧需立即就醫。日常應定期口腔檢查,第一顆乳牙萌出后即開始清潔,避免含奶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