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淋巴系統的惡性腫瘤,主要分為皮膚T細胞淋巴瘤CTCL和皮膚B細胞淋巴瘤CBCL兩大類。皮膚淋巴瘤的典型表現包括皮膚紅斑、斑塊、結節或腫瘤,可能伴隨瘙癢、脫屑或潰瘍。
皮膚淋巴瘤的發病機制可能與免疫系統異常、慢性炎癥刺激、病毒感染如EB病毒及遺傳因素有關。早期病變常表現為局限性紅斑或濕疹樣皮損,易被誤診為皮炎;進展期可出現浸潤性斑塊或腫塊;晚期可能累及淋巴結和內臟器官。
診斷需結合皮膚活檢、免疫組化及分子遺傳學檢測。治療方式根據分型和分期選擇,早期可采用局部治療如糖皮質激素、光療窄譜UVB或PUVA;中晚期需系統治療,如干擾素、維A酸類藥物貝沙羅汀、化療吉西他濱或靶向治療如抗CD30單抗。罕見侵襲性病例需聯合放療或造血干細胞移植。
皮膚淋巴瘤的預后差異較大,蕈樣肉芽腫MF等低度惡性類型進展緩慢,而原發性皮膚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等高度惡性類型需積極干預。定期皮膚科隨訪和全身評估對監測病情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