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前置可通過定期超聲監測、調整分娩方式、藥物抑制宮縮、緊急剖宮產、產后出血預防等方式治療。血管前置通常由胎盤發育異常、多次宮腔操作史、多胎妊娠、子宮畸形、輔助生殖技術等因素引起。
1、超聲監測:血管前置需每2-4周進行超聲檢查評估血管位置變化,重點觀察血管與宮頸內口距離。彩色多普勒超聲能清晰顯示血管走行,孕晚期需增加監測頻率至每周一次。
2、分娩規劃:孕36周前確診者建議擇期剖宮產,避免自然分娩時胎膜破裂導致血管斷裂。手術時機選擇在孕34-37周,需結合胎兒肺成熟度評估,術前備足紅細胞懸液。
3、宮縮抑制:出現先兆早產時使用鹽酸利托君、阿托西班或硝苯地平抑制宮縮。用藥期間監測孕婦心率血壓,避免發生肺水腫等并發癥,療程不超過48小時。
4、緊急手術:突發陰道流血需立即行剖宮產術,采用子宮下段橫切口或古典式剖宮產。術中采用血管鉗快速止血,必要時行子宮動脈結扎或B-Lynch縫合。
5、產后管理:胎兒娩出后持續按摩子宮,預防性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出血量>1000ml時啟動大量輸血方案,補充凝血因子和纖維蛋白原。
日常需左側臥位休息避免腹部受壓,禁止性生活及劇烈運動。飲食注意補充鐵劑和維生素K,推薦牛肉、菠菜、豬肝等富鐵食物,每周進行3次30分鐘盆底肌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