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腭裂的術前正畸是通過口腔矯治器調整頜骨及牙槽突畸形,為后續修復手術創造解剖條件,常用方法包括鼻牙槽塑形、上頜擴弓器、Latham矯治器等。
1、鼻牙槽塑形:
針對單側或雙側唇腭裂新生兒,通過定制鼻模和牙槽塑形板矯正鼻軟骨塌陷及牙槽突裂隙。每日需佩戴20小時以上,持續3-6個月可改善鼻翼對稱性,使分離的牙槽骨段靠攏,減少手術縫合張力。
2、上頜擴弓器:
適用于牙弓狹窄患者,通過螺旋擴弓裝置逐步擴張上頜骨寬度。每周調整0.5毫米,療程4-6個月能增加牙弓周長,改善反頜畸形,為牙槽突植骨術提供空間。需配合固位體防止復發。
3、Latham矯治器:
采用骨釘固定的主動矯治裝置,通過彈性牽引力將錯位頜骨段復位。術前佩戴8-12周可糾正牙槽突錯位,使裂隙寬度縮小50%以上。需定期調整牽引方向,避免軟組織壓迫壞死。
4、術前咬合誘導:
通過功能性矯治器引導頜骨生長,改善前牙開頜或深覆蓋。常用Frankel矯治器訓練唇肌功能,每日佩戴12小時持續6個月,能減少術后頜骨發育異常風險。
5、數字化矯治設計:
基于三維掃描數據定制個性化矯治方案,采用透明矯治器或3D打印導板精準控制牙齒移動。療程縮短30%,特別適用于復雜頜骨畸形合并牙列不齊病例。
術前正畸期間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清潔矯治器,避免硬質食物損壞裝置。定期復查調整矯治力度,配合唇肌訓練增強口腔功能。哺乳期嬰兒可采用特殊奶嘴喂養,術后繼續佩戴保持器6個月防止復發。建議每日進行面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術后3個月開始語音訓練改善發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