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適應障礙癥的癥狀主要表現為情緒和行為異常,通常在壓力事件發生后3個月內出現。癥狀嚴重程度與個體心理承受能力、壓力源性質密切相關,多數患兒在6個月內癥狀緩解。
情緒癥狀以焦慮和抑郁為主。焦慮表現為過度緊張、害怕分離或頻繁軀體不適;抑郁表現為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或易怒。部分患兒可能出現混合性情緒反應,如既焦慮又憤怒。
行為癥狀包括退縮和對抗兩種類型。退縮行為表現為拒絕上學、社交回避或語言能力倒退;對抗行為則呈現攻擊性、違拗或破壞物品。學齡期兒童常見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下滑等學業適應問題。
軀體癥狀多見于年幼兒童。常見食欲改變、睡眠障礙、尿床復發或非特異性疼痛。這些癥狀需先排除器質性疾病,腹痛頭痛最常出現在早晨上學前。
少數患兒可能出現嚴重反應。持續的自傷念頭、物質濫用傾向或完全喪失社會功能屬于高危表現,需立即心理危機干預。癥狀持續時間超過6個月可能發展為更嚴重的精神障礙。
癥狀評估需結合發育階段特點。幼兒更多表現軀體化和行為退化,青少年則更易出現危險行為或情緒爆發。建議在癥狀影響日常生活或持續超過1個月時尋求兒童心理科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