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癥是孕婦在懷孕期間出現的血小板計數低于正常值的現象,醫學上定義為血小板計數<100×10?/L。這種情況可能由生理性稀釋、妊娠期特有疾病或原有血液疾病加重引起。
妊娠期血小板減少主要有三種類型。妊娠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癥是最常見的生理性原因,約占70%-80%,通常血小板計數在70-100×10?/L之間,無出血傾向,產后可自行恢復。子癇前期或HELLP綜合征導致的血小板減少屬于病理性,多發生在妊娠中晚期,伴隨高血壓、蛋白尿等癥狀,血小板可迅速降至50×10?/L以下。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是孕婦原有疾病的妊娠期表現,血小板抗體可能通過胎盤影響胎兒。
輕度血小板減少80-100×10?/L通常無需特殊處理,建議增加富含鐵質和維生素C的食物如菠菜、橙子,促進造血功能。中度減少50-80×10?/L需密切監測,避免磕碰損傷,必要時可考慮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當血小板<50×10?/L或出現出血癥狀時,需在血液科和產科共同指導下進行治療,嚴重病例可能需提前終止妊娠。
產前檢查應包含血小板動態監測,特別是妊娠32周后每周檢測。陰道分娩者血小板應≥50×10?/L,剖宮產需≥80×10?/L。新生兒出生后需立即檢測血小板,警惕新生兒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發生。多數妊娠期血小板減少在分娩后6周內恢復正常,持續異常需排查慢性血液系統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