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覺時打呼嚕可能與肥胖、睡姿不當、鼻咽部結構異常、飲酒、上呼吸道感染等因素有關。打呼嚕在醫學上稱為睡眠呼吸鼾癥,是氣流通過狹窄的上呼吸道時振動軟組織產生的聲音。
1、肥胖
頸部脂肪堆積會壓迫氣道,導致呼吸通道變窄。體重指數超過標準值的人群更易出現睡眠時軟組織松弛塌陷。建議通過控制飲食和適度運動減輕體重,避免睡前高脂飲食。
2、睡姿不當
仰臥位時舌根后墜易阻塞咽部氣道。采用側臥睡姿可減少氣道受壓,使用專用枕頭保持頸椎自然曲度。長期保持不良睡姿可能加重打鼾程度。
3、鼻咽部結構異常
鼻中隔偏曲、扁桃體肥大或懸雍垂過長等解剖異常會直接造成氣道狹窄。這類情況可能伴隨睡眠呼吸暫停,需耳鼻喉科檢查評估是否需手術矯正。
4、飲酒
酒精會使咽喉部肌肉過度松弛,抑制中樞神經對呼吸肌的調控。睡前飲酒可能加重打鼾頻率和響度,建議就寢前避免酒精攝入。
5、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引起的鼻黏膜水腫、分泌物增多會暫時性阻塞鼻腔。這種情況多隨病情好轉自行緩解,可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改善通氣。
改善打呼嚕需建立規律作息,保持臥室空氣濕潤,睡前避免服用鎮靜類藥物。長期嚴重打鼾者應進行多導睡眠監測,排除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日常可嘗試口咽肌訓練如吹奏樂器、發音練習來增強肌肉張力,肥胖患者需制定個性化減重方案,合并鼻腔病變時可考慮使用鼻擴張器等輔助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