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腸炎的主要癥狀包括排便異常、腹部不適和全身性反應。直腸炎指直腸黏膜的炎癥性病變,臨床表現因病因和嚴重程度而異。
排便異常是直腸炎的典型表現。患者可能出現頻繁便意,每日排便次數可達10次以上,糞便常呈稀水樣或黏液便。部分患者會出現里急后重感,即排便后仍有未排凈的感覺。嚴重時可出現便血,血液多附著于糞便表面或與黏液混合。
腹部不適主要表現為下腹部墜脹或隱痛,疼痛多在排便前加劇,排便后緩解。部分患者可觸及直腸區域壓痛。疼痛可能向骶尾部放射,長時間坐位可能加重不適感。
全身癥狀多見于感染性直腸炎或炎癥較重時。患者可能出現低熱、乏力、食欲減退等反應。慢性失血者可表現為貧血相關癥狀,如面色蒼白、頭暈等。部分患者因長期排便異常可能出現焦慮情緒。
特殊類型直腸炎有特征性表現。放射性直腸炎常見于盆腔放療后,除典型癥狀外可能伴有直腸狹窄表現。潰瘍性直腸炎作為潰瘍性結腸炎的局限型,可見膿血便和體重下降。
癥狀持續超過1周或出現發熱、大量便血時需及時就醫。電子腸鏡檢查是確診直腸炎的主要手段,可直觀觀察黏膜病變并獲取活檢標本。治療需根據病因選擇抗感染、抗炎或免疫調節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