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結節消融術和胸腔鏡手術各有優勢,需根據結節性質、患者身體狀況等因素綜合選擇。消融術創傷更小但可能殘留病灶,胸腔鏡切除更徹底但恢復期較長。
消融術通過射頻或微波等物理手段局部滅活結節,適用于心肺功能差、無法耐受全麻手術的高?;颊?,或直徑小于3厘米的良性結節。該技術僅需局部麻醉,術后1-2天即可出院,對正常肺組織損傷小,但存在病灶未完全滅活需二次治療的風險。胸腔鏡手術則在全身麻醉下通過微小切口切除病灶,適用于高度懷疑惡性或直徑較大的結節,能完整獲取組織標本進行病理診斷,根治效果確切,但術后需留置引流管3-5天,可能影響肺功能恢復。
胸腔鏡手術對惡性結節診斷率可達百分之百,且能同期進行淋巴結清掃,但需考慮患者對單肺通氣的耐受性。消融術雖避免開胸風險,但無法獲取病理,對靠近大血管或支氣管的結節存在治療盲區。兩種方式均可能引發氣胸、出血等并發癥,但胸腔鏡術后疼痛程度通常更顯著。
選擇治療方式前需完善增強CT、PET-CT等檢查明確結節性質,高齡或合并基礎疾病患者可優先考慮消融術。術后應戒煙并避免呼吸道感染,定期復查胸部CT監測病灶變化,惡性結節患者需配合后續放化療。飲食上增加優質蛋白和維生素攝入,適度進行呼吸功能鍛煉促進肺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