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腎是一種先天性泌尿系統畸形,指腎臟未正常上升至腰部腹膜后間隙,停留在盆腔、髂窩或對側等非常規位置。該病可能由胚胎發育異常、遺傳因素、輸尿管芽發育障礙、血管異常或子宮內環境干擾等因素引起。
1、盆腔異位腎:腎臟位于盆腔內,可能壓迫膀胱或直腸,表現為排尿困難、便秘等癥狀。超聲檢查可見盆腔內類圓形低回聲團塊,靜脈尿路造影顯示腎臟位置異常。無癥狀者無需治療,出現尿路梗阻時需行腎盂成形術或輸尿管再植術。
2、交叉異位腎:單側腎臟跨越中線至對側,常與對側腎臟融合。多數患者無自覺癥狀,偶見腰部脹痛或反復尿路感染。CT三維重建可清晰顯示雙腎位置關系,合并腎積水時需行輸尿管支架置入術。
3、胸腔異位腎:罕見類型,腎臟部分或全部進入胸腔,多伴隨膈肌缺損。胸部X線可見后縱隔占位性病變,增強CT可確診。無癥狀者定期隨訪,合并呼吸困難需行膈肌修補術。
4、馬蹄腎異位:兩腎下極在脊柱前融合呈馬蹄形,多伴旋轉不良。患者易發腎結石和尿路感染,腹部觸診可及跨中線包塊。核素腎動態顯像評估腎功能,結石患者需行體外沖擊波碎石術。
5、孤立異位腎:單側腎缺如伴對側腎異位,腎功能代償性增強。超聲檢查顯示單側腎窩空虛,異位腎常伴輸尿管迂曲。需嚴格控制血壓,避免腎毒性藥物,定期監測尿微量白蛋白。
日常需保持每日飲水量2000毫升以上,優先選擇低草酸飲食如冬瓜、黃瓜,避免高嘌呤食物。適度進行游泳、瑜伽等低沖擊運動,每半年復查泌尿系超聲和腎功能。合并高血壓者每日監測血壓,限制鈉鹽攝入至5克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