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前突可通過正畸治療、正頜手術、功能矯治器、牙齒矯正器、頜面整形等方式改善。該癥狀通常由遺傳因素、不良口腔習慣、頜骨發育異常、牙齒排列問題、長期口呼吸等原因引起。
1、正畸治療:通過固定或隱形矯治器調整牙齒位置,適用于輕度骨性前突。常見矯治器包括金屬托槽、陶瓷托槽、隱形牙套。需配合橡皮筋牽引或微種植體輔助骨改建,療程約18-36個月。治療期間需定期復診調整弓絲力度。
2、正頜手術:針對嚴重骨性畸形需聯合正畸-正頜治療。術式包括上頜骨LeFortⅠ型截骨、下頜骨矢狀劈開術。術前需進行1-2年牙齒去代償正畸,術后配合頜間固定及咬合訓練。手術可顯著改善面型突度,但存在出血、神經損傷等風險。
3、功能矯治器:適用于生長發育期患者,通過肌功能訓練引導頜骨改建。常用Twin-block、FR-Ⅲ型矯治器,每天佩戴16小時以上。需配合唇肌訓練、舌位糾正等口腔肌功能療法,療程6-12個月。
4、牙齒矯正器:單純牙性前突可采用傳統托槽或舌側矯治。通過拔除前磨牙創造間隙,利用鎳鈦絲、不銹鋼絲內收前牙。嚴重擁擠者需配合鄰面去釉或擴弓治療,矯正后需長期保持器維持。
5、頜面整形:針對輕度前突可進行頦成形術或鼻基底填充。頦部截骨前移或假體植入能平衡面部比例,透明質酸填充鼻翼基底可視覺改善突度。微創手術恢復快,但需注意假體移位或吸收風險。
日常需避免口呼吸、咬指甲等不良習慣,堅持使用含氟牙膏維護口腔衛生。建議多攝入鈣質豐富的乳制品、深綠色蔬菜,配合吹氣球、鼓腮等面部肌肉訓練。睡眠時保持仰臥位減輕面部壓力,定期進行口腔檢查評估矯正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