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可能由牙周炎、骨質疏松、咬合創傷、全身性疾病及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可通過牙周基礎治療、咬合調整、骨增量手術、全身疾病管理及生活習慣改善等方式干預。
牙周炎是導致牙槽骨吸收最常見的原因。牙菌斑中的細菌毒素刺激牙齦組織,引發慢性炎癥反應,逐漸破壞牙周韌帶和牙槽骨。典型表現為牙齦出血、牙齒松動和牙周袋形成。治療需進行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必要時配合抗生素治療。
骨質疏松患者全身骨量減少,頜骨骨質密度同步降低,加速牙槽骨吸收進程。這類患者常伴有牙齒移位、咀嚼無力等癥狀。除常規牙周治療外,需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嚴重時需進行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
咬合創傷造成的異常機械力會直接損傷牙槽骨。長期存在早接觸或夜磨牙的患者,可能出現局部牙槽骨垂直型吸收。通過調磨咬合高點、佩戴咬合墊可有效減輕創傷,重度病例需正畸治療調整咬合關系。
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會加重牙周組織破壞。高血糖狀態影響成骨細胞功能,同時降低組織修復能力。這類患者除控制血糖外,需加強口腔衛生維護,每3-6個月進行專業牙周維護治療。
遺傳性牙周病約占牙槽骨吸收病例的5%-10%。患者多在年輕時即出現快速進展的牙槽骨喪失,常伴有特定基因突變。此類病例需要早期干預,必要時采用引導組織再生術等手術治療。
吸煙者牙槽骨吸收速度是非吸煙者的2-3倍。煙草中的尼古丁會收縮血管,減少牙周組織血液供應。戒煙結合專業牙周治療可顯著減緩骨吸收進程。建議每日使用牙線清潔,并選擇含氟牙膏維護口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