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難產主要由胎兒因素、母體因素、產程因素、醫源性因素及骨盆結構異常五類原因引起。
1、胎兒因素:
巨大兒體重≥4000克是首要誘因,胎兒體重超標導致雙肩徑增寬。胎兒胸鎖乳突肌肥厚或肩部軟組織異常增厚也會增加娩出阻力。部分案例與胎兒先天性斜頸或鎖骨發育異常相關,這類結構問題會改變胎肩在產道中的旋轉角度。
2、母體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易合并巨大兒,骨盆相對狹窄者更易發生機械性梗阻。肥胖產婦BMI≥30的軟組織阻力增加,會陰體彈性降低。既往肩難產史者復發風險升高3-5倍,與骨盆形態代償性改變有關。
3、產程因素:
第二產程延長初產婦>3小時導致胎頭過度仰伸,使前肩卡壓在恥骨聯合后方。急產時胎肩未能充分旋轉至斜徑,暴力牽拉可能引發肩峰嵌頓。宮縮乏力或催產素使用不當會干擾胎肩的自然旋轉機制。
4、醫源性因素:
胎頭吸引術或產鉗助產操作不當可能改變胎兒體位。過早指導產婦屏氣用力會促使胎頭過快下降,未留出足夠肩部旋轉時間。會陰側切時機選擇錯誤可能反而減少骨盆出口空間。
5、骨盆結構異常:
扁平骨盆前后徑<10cm直接限制骨產道空間。恥骨弓角度<90°時前肩更易被恥骨聯合卡壓。脊柱畸形或骨盆骨折病史者可能出現產道形態異常,這類情況需產前影像學評估。
預防肩難產需加強產前評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應嚴格控制血糖,超聲監測胎兒腹圍增長。產程中避免過度干預,出現胎頭娩出后回縮烏龜征應立即啟動處理流程。產后需檢查新生兒鎖骨完整性,指導母乳喂養時注意觀察臂叢神經損傷表現如患側上肢內收、內旋位。建議所有孕婦定期參加分娩教育課程,掌握正確的呼吸與用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