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肝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常見傳播方式有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密切接觸感染者、性接觸傳播、母嬰垂直傳播、接觸被污染的物體表面。
1、食物或水傳播
甲肝病毒可通過被污染的食物或水傳播,特別是生食或未徹底加熱的貝類、水果蔬菜等。病毒在受污染的水源中可存活較長時間,飲用未經消毒的水或食用用污染水清洗的食材均可能感染。沿海地區食用未煮熟的牡蠣等海產品是高風險行為。
2、密切接觸傳播
與甲肝患者共同生活或密切接觸可能通過糞-口途徑傳播病毒。病毒存在于患者糞便中,可通過不潔手部接觸口部導致感染。托兒所、學校等集體場所容易發生此類傳播,需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3、性接觸傳播
甲肝可通過性接觸傳播,特別是肛交等可能接觸糞便的性行為。男男性行為者是高風險人群。病毒可通過口腔接觸被污染的身體部位或物品而傳播,安全性行為可降低感染風險。
4、母嬰垂直傳播
孕婦感染甲肝可能通過垂直傳播傳染給新生兒,但概率較低。分娩過程中接觸母體血液或分泌物可能導致感染。哺乳通常不會傳播病毒,但需注意乳頭衛生。孕期感染可能增加早產風險。
5、污染物接觸傳播
接觸被甲肝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后未洗手就進食可能導致感染。病毒在環境中可存活數小時至數天,公共設施如門把手、玩具等可能成為傳播媒介。醫務人員接觸患者排泄物后未規范消毒也存在職業暴露風險。
預防甲肝需注意飲食衛生,避免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特別是貝類和水產品。飲用煮沸或消毒的水,飯前便后規范洗手。高風險人群可接種甲肝疫苗獲得免疫力。出現乏力、食欲減退、黃疸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保持環境衛生,對患者排泄物進行消毒處理可有效阻斷傳播鏈。旅行前往高發地區前建議咨詢醫生評估疫苗接種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