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20周后首次出現血壓≥140/90mmHg,分娩后12周內恢復正常,無蛋白尿或其他器官損害表現的妊娠特有疾病。其發生可能與血管內皮功能障礙、胰島素抵抗、遺傳易感性等因素相關。
1、血管異常:妊娠期胎盤形成過程中,螺旋小動脈重塑不足導致胎盤缺血缺氧,釋放血管活性物質引發全身小動脈痙攣。建議增加左側臥位休息時間,每日監測血壓變化。
2、代謝紊亂:妊娠期激素變化導致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血糖升高損傷血管內皮功能。需控制精制碳水攝入,選擇全谷物、綠葉蔬菜等低升糖指數食物。
3、免疫失衡:母體對胎盤抗原的免疫耐受異常,補體系統過度激活引發炎癥反應??裳a充維生素D 400IU/日,適度進行孕婦瑜伽等低強度運動。
4、遺傳因素:有高血壓家族史的孕婦患病風險增加2-3倍。建議孕前進行MTHFR基因檢測,孕期補充活性葉酸400μg/日。
5、營養缺乏:低鈣攝入<600mg/日可能導致血管平滑肌收縮異常。每日應保證500ml牛奶或等效鈣制品,搭配維生素K2促進鈣質沉積。
妊娠期高血壓孕婦需執行低鈉高鉀飲食,每日鈉攝入控制在3g以內,多食用香蕉、紫菜等富鉀食物。每周進行3-5次30分鐘步行運動,監測體重增長不超過0.5kg/周。睡眠時采用15°左側傾斜體位,使用彈力襪預防下肢水腫。出現持續性頭痛、視物模糊或上腹痛等子癇前期癥狀時需立即就醫。產后42天隨訪時應復查尿微量白蛋白及眼底檢查,哺乳期可繼續服用拉貝洛爾等安全降壓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