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期間可通過紅糖姜茶、紅豆湯、黑木耳、豬肝、山楂等食物促進排瘀。月經期子宮內膜脫落伴隨出血屬于正常生理現象,無需刻意“排毒”,但適當飲食調理有助于緩解不適。
1、紅糖姜茶:生姜性溫可驅寒活血,紅糖含鐵能補充失血消耗。兩者煮沸飲用可促進子宮收縮,加速內膜脫落殘留物的排出,緩解痛經及小腹墜脹感。每日1-2杯為宜,糖尿病患者需控制攝入量。
2、紅豆湯:紅豆富含鉀元素及皂角苷,能調節電解質平衡并促進水分代謝。煮湯時搭配蓮子可增強利水效果,幫助減少經期水腫現象。建議經期前三天連續食用,每次200-300毫升。
3、黑木耳:含植物膠質及維生素K,具有吸附特性可清潔消化道。涼拌或炒食能改善經血粘稠度,其鐵元素可預防缺鐵性貧血。每周食用3-4次,每次50克足矣,出血量大者慎用。
4、豬肝:動物肝臟提供血紅素鐵和維生素B12,直接參與血紅蛋白合成。爆炒或煮粥食用可改善經期面色蒼白、乏力等癥狀。建議經后連食3天,每次30克配合維生素C食物提升吸收率。
5、山楂:有機酸成分刺激子宮平滑肌收縮,增強宮腔排空效率。制成山楂糕或泡水飲用,能減輕血塊滯留引起的腰酸腹脹。每日5-8片鮮品為宜,胃酸過多者應避免空腹食用。
經期飲食需注重溫補與營養均衡,可增加牛肉、菠菜、櫻桃等富鐵食物,配合快走、瑜伽等輕度運動改善盆腔血液循環。避免生冷、辛辣及高鹽飲食,減少咖啡因攝入以防血管收縮。若出現大血塊持續排出或嚴重腹痛,需及時排查子宮肌瘤等器質性疾病。